《红与黑》读后感1400字
斯汤达,法国大作家,原名亨利贝尔,1783年生于格勒诺布尔,父亲是律师,有一定钱财地位,母亲是医生的女儿,嫁妆丰厚,在他七岁那年去世。
司汤达非常聪明,个性复杂,敏感好辩,放荡不羁,难以管束。他感情激烈持久,小时痛恨耶稣会老师,长大后初心不改,以极端反教权人士的身份闻名,同时也是狂热共和主义者,崇拜拿破仑。
借助父亲的人脉,司汤达当过亲戚达鲁先生的秘书,名义上加入拿破仑发动的第二次意大利战役。他尚未具体切入任何一场战斗,已经时常在名利场把自己修饰成英勇战士。一部分作家在自我修饰冲动驱使下走上文学道路,从此不再回头,司汤达是其中典范。
司汤达是那种按部就班的野心家,渴望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平步青云,变成大剧作家、大情圣。然而他相貌平平,大脑袋、大鼻子、大躯干,小嘴唇、小腿、小手、小脚,比例失调,胖又呆;此外,司汤达原始创造力马马虎虎,说话结巴,文章新手时代,也需要对成文进行频繁的大手术。他最初的惊人天赋是野心巨大;以不惜为此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决断。
司汤达曾向一位英俊意大利军官咨询赢得女性青睐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认真记录意见,按图索骥展开追求攻势。他热烈追求恩人表哥达鲁先生的妻子,惨遭拒绝;然后长期追求某伯爵夫人,三年后未达到预期效果,逐渐心灰意冷,选择“换一个人重头再来”。经受这般磨练,尤其是磨练带来的椎心痛苦,司汤达愈挫愈勇,杀不死他的那些东西,使他变得更强大。司汤达竟然战胜口吃毛病和书写障壁,一项非凡成就。
如你所知,其人励志。钟爱文学的青少年,相对而言,更愿意看到绝顶高手成功的核心要素并非天才,而是仅仅依靠比别人努力那么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美丽误会”,平心而论,司汤达比普通文学青少年努力一百倍以上。
不久之后,司汤达成功俘获德.古丽亚尔伯爵夫人的寂寞芳心,据说他享受胜利果实的某个夜晚,一位不速之客打断了秘密约会,司汤达沿着梯子爬进地窖,在里面待了整整三天三夜,伯爵夫人沿梯子上下,给他送饭倒水。因此,不难理解《红与黑》中为何浓墨重彩地描写于连.索莱尔的发迹和梯子之间的神秘联系。
于连索莱尔的原型,貌似有两个主要来源,首先是司汤达本尊,其次是安托万.贝尔德,其他的来源不及这两个鲜明。
安托万.贝尔德在米修先生家当家庭教师,诱惑他的妻子;又在德.歌东家当家庭教师,俘虏他的女儿。事不过三,他失业了,想遁入神学院继续进修,然而各大神学院不接收声名狼藉的学生。他陌路狂奔,在米修夫人做礼拜时开枪打死她,随后试图饮弹自尽,因为意志软弱,枪伤不足以致命,安托万.贝尔德被判处死刑。
《红与黑》正是如此伟大奇异的黏合,于连索莱尔有时像司汤达,有时像安托万.贝尔德,上卷写维里埃和贝桑松,人物事件取自两大原型熟稔的中产阶级家庭,契合度过人;下卷写巴黎,人物事件取自两大原型稍嫌陌生的贵族家庭,撕裂度过人。《红与黑》是上卷比下卷明显秀出的特殊小说,但它的契合度和撕裂度都是过人的,契合得优美,撕裂得恐怖。阅读本书全文,就像从绿洲逐渐陷入沙漠,心跳加速,甚至口干舌燥。
左拉称司汤达是自然主义的开山祖师,安德烈.纪德称司汤达是心理小说的一代巨匠,巴尔扎克热烈赞美司汤达的另一部小说《帕尔马修道院》,收费三千法郎。收巨额稿费的巴尔扎克,级数相当于传说中的战神,因此,司汤达的地位只有一部分来自他的不懈努力,另一部分则要归功于他朋友圈和支持者的拉风程度。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jfl.net/post/20518.html